第270页(1 / 2)

烈明[校对版] 睿士 2755 字 13小时前

锦衣中年人冲两人一拱手。“咱家封达,见过杨同知、王公公!”

杨廷麟和王品确实吃了一惊。封达是谁。他们两个都是清清楚楚,崇祯皇帝派遣中官赶赴各地监军,这封达便是派往山东的中官,还有一点,他是如今司礼监第一秉笔太监杜勋的心腹,此次前来山东。说不定便是为了海贸这块肥肉而来。

护卫已经全部退出房间。屋内一下子空荡起来,向着大海的窗户打开,冷冷的海风呼啸着灌进来,将屋内的温度也拉低了不少。房间中一片静寂,杨廷麟和王品却是沉默不语。实在是想不通,这封达不声不响的来到山东,为何要和自己先见上一面。

“山东朱总戎麾下军情处无孔不入,咱家也是费了不少的功夫才得以不动声色的混进蓬莱城。这望海楼是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冯铣的侄儿所开,在这里说话也算隐秘……!”

一番话,说的杨廷麟和王品更是糊涂。

封达却不再解释,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来,递到两人的面前,“两位先看书信吧!”

杨廷麟和王品半信半疑的结果书信,封达却是径直坐到了酒桌边的主位上,刚上的韭菜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封达每夹一筷子菜送进嘴里,便赞叹一声。

看完了书信,杨廷麟和王品确实吃了一惊,不由得看向封达。

封达一笑,放下筷子,“两位,太子殿下的笔迹没有错吧!”

“你真的是太子殿下派来的?”王品两人还是半信半疑。

封达取出随身携带的东宫令牌,在两人面前一晃。

“封公公不是杜勋的人吗?”王品直接问道。

封达一笑,“杜勋未发迹时,咱家与他确是有些交情,不过咱家投入太子殿下麾下,却是三年之前的事情,此次杜勋命咱家来山东,太子殿下却是另有差事交给咱家,这件事情咱家一人万万办不来,所以,这才大费周章的先见一见两位。两位都是太子殿下信重的人才,想必一定能助我一臂之力!”

“太子殿下所托何事?”杨廷麟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如今天下动荡,各地武官对朝廷的诏旨已经阳奉阴违,太子殿下看重登莱,所以,想要通过咱家和两位,掌控一部分登莱的军权,为将来做些准备!”

封达一边说,一边用两只阔目紧紧的盯住了杨廷麟、王品二人。

第十二章 反客为主

封达不动声色的看看王品和杨廷麟两人,话语中却是带了一丝辄愉的意味,“太子殿下对两位期望甚高,杨大人因为杨嗣昌被贬谪,这些年,太子殿下一直记挂着这事,曾经数次提起要将您想办法调回京师。王公公自不必说了,当年的事情太子殿下直到如今还是念念不忘。”

封达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啪”的一声,将酒杯放在桌子上,眼眉一番,黑瞳仁投射出精光,牢牢的锁住王品二人。“二位,在登州这么多年,想来已经在这山东之地站稳了脚跟,太子殿下的吩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是吗?”

封达的话软中带硬,已经隐隐透出颐指气使的意味,让杨廷麟和王品顿觉不适。王品到还没说什么,杨廷麟却是已经冷哼出声,“封公公言重了,太子殿下念及旧情,下官无以感佩。太子居于东宫,恐怕对于山东之事还不甚明了。如今天下虽乱,但京师依然稳如磐石,恕下官直言,太子殿下这个时候恪守本位、谨怀中枢才是,却何以忽然对山东的兵权如此看重?”

杨廷麟此言一出,王品不觉有些尴尬。太子朱慈琅东宫一系人马中,杨廷麟这些年却是颇为不得志。杨嗣昌陷害卢相升,杨廷麟遭了池鱼之殃,当时朱慈琅对其相当看重,一门心思将其弄回京师。但后来却由于杨廷麟大力推荐了朱平安进入太子幕府,却是因为木语菱的事情让朱慈琅也迁怒于他。

其后,朱慈琅数次要求杨廷麟想方设法在登州攫取兵权。其中的缘由却是未向杨廷麟严明。王品却是深解其味,崇祯皇帝在登州和天津安插人手的事情,已经在私下里对太子和周皇后言明。

事易时移,由于群臣的不合作,崇祯移驾南京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但为了大明的存续。崇祯不得不将希望放在自己的儿子身上。王品上次运税银入京时,曾经面见太子朱慈琅。当时朱慈琅便已经向他透露了一些蛛丝马迹。

王品何等的聪明,一经提醒,便立刻想到了朱平安当日和路振飞、黄公辅、陈子壮等人结盟的事情,两件事情放在一起,王品马上将整件事情琢磨的七七八八。

当时朱慈琅便有意无意的暗示王品,要在山东多方延揽贤良,尤其是要结交掌兵武将,而王品私自截留下的税银将来也会大有用处。对于朱平安。朱慈琅已经是排斥到极点,即便表面上还是优礼有加,但心中却是恨不得现在便将其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