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1 / 2)

烈明[校对版] 睿士 2684 字 13小时前

曹变蛟独守塔山,后来被登莱水师救走,返回登州。崇祯皇帝却是恼怒朱平安擅自调兵。为此迁怒于曹变蛟,撤掉了他的总兵官职,贬为庶人。

曹变蛟的叔父,曹文诏,乃是崇祯朝不可多得的大将。早年在辽东从军,曾跟随熊廷弼、孙承宗,后为袁崇焕重用,曾跟随其入关救援京师,积功升为延绥东路总兵,并率领关宁铁骑入关平贼,屡立战功。崇祯八年时战死沙场。

曹变蛟一直跟随在叔父左右,深得其用兵之精要,更是曾经执掌曹文诏麾下骑军大将一职,于骑战一门颇有心得,在军中一直享有“大小曹将军”的美名。山东要想训练骑军,曹变蛟便是目下最为合适的人选。

“曹变蛟将军肯在山东军中屈就那是最好不过的,有关朝廷的追责大可不必担忧,我这就去和周阁老送去一封书信,担保不会再有追责一说。只是不知道曹将军肯不肯在我山东军中任职呢?”

卢象升笑着说道:“此时不难,卢某便一肩承担下来,这些日子啊,曹变蛟郁郁寡欢,本欲回山西大同老家,但又是在不愿背负着这样一个身份返乡,辱没了其叔父的英名。所以,卢某便邀请其在讲武堂中任职,教授学子,却是相得益彰。只要总戎亲自延请,他焉有不肯之意啊!”

“还有王廷臣,虽是辽东总兵,但如今辽东之地尽失,朝廷难免会追究失地之罪。卢某也曾与其人共事,也确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听闻他不日便要乘船抵达登州,总戎如果有意的话,不妨在朝中提前运作一下,将他和曹变蛟都留在山东,他们二人感恩戴德,将来必是可大用的人才。”

……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恹恹醉,尽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悠悠扬扬的歌声顺着烟雨蒙蒙的水面飘荡过来,让王承恩的心中陡然一颤。

周围的景致都被那好似蜜糖一般粘稠的浓雾包裹着,大致的显出一个轮廓,无论怎样仔细的去瞧,总是看不清楚。王承恩一路摸索着前进,石板小径边湖水中盛开的荷花不断牵绊着他的脚步,但却恍然不觉,一心只想找到那歌声的源头。

走了又走,就在他赶到精疲力竭的时候,抬眼望去,不远处的一个水榭却隐隐预约的透出两个身影。

王承恩心头一喜,匆匆走近来,却是找不到任何可以通往那水榭的路径,正在焦灼间。耳边却是听到了一声银铃般的呼唤,“大葫芦,是你吗?”

这一声魂牵梦绕的呼唤,顿时让王承恩泪流满面。不远处袅袅婷婷的绿衫女子,笑意融融的看向自己,刹那间。这十余年的苦楚便像是遇到了冰雪一般的消融,王承恩觉得,仅是这一声“大葫芦”,这么多年的隐忍和刻骨相思便再也不枉。

“青荷……!”王承恩紧走两步,就与那绿衫女子隔水相望,但却是怎么也看不清楚她的面容。千言万语就拥堵在嘴边,却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只是任由泪水放肆的打湿了自己的衣衫。

突兀的一声轻咳,让王承恩蓦然一惊。转头看去,却是那原本坐在绿衫女子身后的身影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就在自己眼前的不远处,一双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口中却是缓缓说道:“承恩,这些年,辛苦你了!”

看清了那人的面貌和身上所穿的明黄色衮龙袍服,王承恩如遭雷击。立刻双膝跪倒:“陛下……!您缘何在此处?”

那人不过三十左右岁的年纪,眉眼和崇祯皇帝极为相仿。但举手投足间却是少了许多的幽怨和戾气。

王承恩话一出口,却是立刻觉察到有些不对劲,“陛下、先帝!您、您……,还有青荷,你们都回来了?”

但沈青荷和天启皇帝却再没有说话,两人对视一眼。眼中的柔情蜜意彰显无遗,隐隐似乎传来一声悠然叹息,随即,两人的身影和面容便很快的隐入到雾气之中。

王承恩吃了一惊,心中的愁苦更甚。情不自禁的向前一跃,想要抓住两人的衣袂,但却噗通一声掉进了荷花池中。

眼前的景物变得迷离起来,冰冷的湖水让王承恩的心也变得一片霜雪。身子说不出的疲乏,这二十年的种种过往便如走马灯一般闪过眼前,曾经的欢笑、情愫、忧思、伤痛一瞬间涌上心头。

“罢了、罢了,先帝、青荷,一定是你们不忍再看着我受这人世间的苦楚,想要将我一起带走。可你们知不知道,我等这一天,等了好久了!”王承恩的嘴角沁出一丝笑容来,手脚不再挣扎,任凭水流将自己推向脚下漫无边际的深渊。

“人间最苦是别离!这二十年的苦,我尝够了,也尝累了……!”

但忽然间,湖水却是突起涟漪,一只瘦骨嶙峋的大手没入水面,径直抓住了王承恩的衣领,王承恩只觉得自己如同腾云驾雾一般,再睁开眼时,已经又站回到荷花池边。

面前一个面容清矍,但颌下无须的老者双目如电的盯着他。

“义父!”王承恩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