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1 / 2)

烈明[校对版] 睿士 2777 字 13小时前

高启潜和吴三桂交换了一个眼神,吴三桂立刻命人抽调五百精骑前去拦阻江淮而来的送粮队伍。

鸡泽距京师六百里路程,钦差巩永固和宣旨太监王梦弼在杨廷麟的带领下日夜兼程,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便赶到了鸡泽大营。

巩永固是河北宛平人,燕赵子弟,侍奉永安公主,两人伉俪情深、琴瑟和谐。其人豪侠义勇,在宗室和朝中人品有口皆碑。虽然喜好与贤士文人结交,但却通晓兵事,擅长骑射。此次前往河北传旨,无人敢于应承,巩永固却是挺身而出,自己揽下这次的差事,听闻崇祯皇帝听说以后,大为感动,又特意召见了他和永安公主夫妇两个,大加褒奖和赏赐。

王梦弼却是曹化淳的心腹,临来时已经得到曹化淳的嘱托,务必要逼着高启潜立刻出兵。高启潜的那些小心思,曹化淳心如明镜,他和杨嗣昌一内一外,架空了内阁不说,还将心思算计到了他的司礼监头上,这真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无论如何一定要给他一个教训,让他知道这司礼监究竟是谁的天下。

而杨廷麟则是一门心思的加快速度,巨鹿城内的情况凶险万分,援兵晚到一天,卢象升部就要多付出一些伤亡。当务之急,是立刻催动高启潜大军迅速背上增援,其他的一切都是虚的。

就这样,三个人虽然各怀心思,但在催促高启潜进兵这一点上,倒是惊人的一致。三名带队的主官不惜体力的日夜兼程,却是苦了随行的五百名京营士卒。大明京师京营部队承平日久,早已不复当年的武勇,现在已经成了勋贵子弟、豪强子弟等的镀金之所,乌烟瘴气、混乱不堪。因此,这两天的颠簸下来,众人都是盔歪甲斜,不成样子,一个个灰头土脸,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神采飞扬。

在辕门处等了片刻,大营中便是三声号炮,不大会的功夫,各部将领集结完毕,便在高启潜的带领下到辕门外迎接天使。

曹无伤却是穿了一身京营士卒的盔甲,随侍在杨廷麟的身后,不离左右。

高启潜麾下的各部将官、参将、游击将军、游击等俱都跟随在他的身后,将巩永固、王梦弼等人迎进帅帐。大帐之内此时已经焚香设案。众人叙了几句闲话,便由王梦弼开始宣读圣旨。

圣旨宣读完毕,大帐之内顿时鸦雀无声,王梦弼将圣旨收好,交到被吴三桂扶起身来的高启潜手中。“高公公,旨意已经宣读完毕,皇上的交待您也都挺清楚了,恕小的斗胆问一句,您打算何时起兵赶赴巨鹿呢?”

高启潜咳嗽了两声,刚要答话,旁边的吴三桂却笑着接过话头来,“公公容禀,皇上的吩咐我等自然是不敢懈怠,只是目下军中还有些难处,或许会耽搁两三天的光景。”

“难处?”王梦弼一皱眉头,“却不知吴将军所说的难处是……?”

吴三桂刚要回答,大帐之外却忽然沸腾起来。

“皇上要我等出兵与鞑子决战,我等自然是万死不辞,只是小人等想斗胆问一下高公公和诸位将军,拖欠我等的粮草军饷何时分发啊?”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再推脱

高启潜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扭头转向吴三桂,“长伯,钦差在此,为何不约束住部下士卒!”

吴三桂面露难色:“启禀公公,兵部拖欠我营中各部军饷粮草已不是一日两日了,如我等辽镇所部,已经三月未曾支取,士卒心怀愤懑。刚刚末将所说的便是这个意思,没有军饷粮草,莫说现如今开拔救援巨鹿与鞑子决战,便是这日常的经营都是问题。弄不好,大军万一哗变,这就……!”

说着,吴三桂有意无意的看看巩永固和王梦弼两人。

而此时,吴三桂手下的亲兵已经在悄然间打开了中军大帐的帐帘。外面山呼海啸的声音立刻传了进来,由帐帘向外看去,营帐外二十步之外,高启潜的亲卫手执刀枪,如临大敌。外层便是数千士卒,虽然没有拿武器,但这人潮人海聚拢在一起,声势甚是惊人。

王梦弼不由得脸色发白,不自觉的向后连退了两步。

高启潜却是率领一种将官挺身出帐,巩永固拉了拉王梦弼,强拖着他也跟着走了出来,杨廷麟也未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却明白这一定是高启潜等人的拖延之计,暂时也没有想到对策,只得静观其变。

帐外的士卒看到高启潜走出大帐,呼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口中却都喊着:“公公,您要为我等做主”之类的话语。

高启潜看看四周,朗声喊道:“尔等不在营中守卫。却为何要聚到中军营来,难道不知今日乃是钦差御使驾临的日子吗?如此成河体统?难道就不俱咱家的军法吗?”

士卒们却齐齐喊冤,“公公容禀,我等为国征战,不仅军饷拖欠数月,就连粮草配给至今也没有分发,非是我等不愿为朝廷出力,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好一阵吵闹消停下去。吴三桂等辽镇军官连忙上前向高启潜求情:“公公,士卒们冲撞中军大营虽是有罪,但却事出有因。朝廷一连数月未曾分配给我等粮草军饷。如今又要我等赶赴巨鹿和鞑子死战,这仗怎么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