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页(2 / 2)

那小子现在彻底的管不住,逃学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张倩小姨每次打电话都长吁短叹,还说暑假也不求她在家参加学习班学习,要他过来住一段,让张倩帮忙管管。

关于这个问题,两人尚在讨论中,他们都没敢一口答应下来。

这不是个小事儿,自家的孩子怎么管都好,别人家的那要掂量一下,万一管的太严格,这孩子一扭头回家告状,他们这边就落个出力不讨好。

只是到底是亲戚,直接拒绝也不恰当,他们只能说等放暑假再说。

这段日子忙中有闲,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也日渐热燥起来。刘军浩这几天一直关注着石锁中的情况,原本以为里边的大西瓜经过两年培育,应该熟的比去年更早一些。可是又等了半个月,第一个熟西瓜才姗姗来迟。

第一个西瓜成熟,照例要召开品瓜大会。左右这么大一个瓜两口子也吃不完,刘军浩给张倩商量了一下,把赵教授两口子还有王老爷子等熟人统统叫了过来。

西瓜称重后,他拎起菜刀砍开。

瓜瓤一如既往的沙楞,西瓜子宛如墨玉,看着就让人口中生津。

这西瓜虽大,不过架不住人多,一会儿工夫,被众人瓜分完毕。王老爷子吃过后连连赞叹,当场定下每天让刘军浩往住处送一个西瓜。

听说刘军浩家西瓜成熟,上门预约的人多了起来。不少游客更是早早的打过招呼,严明今年要给自家多留一些,去年就没吃到多少。对这些要求,刘军浩都点头答应。去年只在院墙边上栽了近百株西瓜秧,今年不同,他在那些闲散的地块中也撒了不少西瓜子,种的足足有二百株,再加上石锁中也有差不多同样数量,因此估计满足游客的要求没问题。

他家西瓜成熟,赵光明来的也特别勤,几乎隔天要骑摩托过来一趟,打的旗号就是看自家黑豹。说是看黑豹,可是每次走的时候都拎两个大西瓜。

第三百一十九章 悠闲度日

随着天气一天天的转热,刘军浩近段时间彻底龟缩在家里边,除了偶尔上街邮购一些枕套,平时赵教授喊他上山也没应承过。

坐在家里多好,每天冰镇西瓜汁、蜂蜜水喝着,然后再拿个蒲扇坐到凉亭中,听着3,这日子过得和神仙没什么两样。

3是张倩用稿费买的,最初刘军浩倒是反对买这东西来着,可是老婆一再坚持,他最后只能点头。买过之后才知道的确很方便,充一次电能听十来个小时,每天往兜里一放,耳朵边上有个声音,睡懒觉格外香。

继院子里的牵牛花盛开之后,桥上的牵牛也跟着开放。先前刘军浩栽种的时候特意用泉水浇灌过,因此这花儿并没有因为移植死亡,相反,叶子长的异常茂盛,枝枝蔓蔓的几乎将整个桥栏杆都覆盖住。为了不让人看出异常,刘军浩特意往花盆中施了些沤好的土粪。这样万一有人问起,也有个说辞。

牵牛花开满桥香,置身花海中,刘军浩此刻连动都懒得动一下。

“你小子,我看看在听啥呢”赵教授坐在凉亭中钓了一阵子鱼,扭头看他那副享受的模样,就伸手拽了一个耳塞下来。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耳塞中传来抑扬顿挫的唱腔。

“京剧,《沙家浜》?”赵老爷子满脸惊讶的看着刘军浩,仿佛刚认识他一样。这小子啥时候品味变这个高了,记得前两次村里请大戏他都没有往跟前凑。

“有什么稀奇的,我难道就不能听戏?”刘军浩觉得他太小看人了点,怎么说自己也是中国人,听听京剧属于很正常的事情。这段戏听起来相当有韵味,尤其是胡传奎这一段“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很有些嚣张的意思。当然主要是此情此景这种高雅的东西听起来很容易让人睡着。

要说他这人还真有点怪,越是高雅的东西他听了越容易被催眠。以前高中的时候有些脑神经衰弱,晚上根本睡不好觉,可是后来他买了个小录音机,天天晚上在耳朵边上放梁祝,结果这音乐只要在耳朵边一响,立马沾枕头就着。庞旭当时知道后,还说他小子糟蹋艺术呢。

“这戏确实不错,在我们那个年代相当流行,当时的说法是‘十亿人民八个戏,家家都演红灯记’,《沙家浜》、《红灯记》还有《智取威虎山》非常出名,你找时间在网上下载下来好好听听。”赵教授一听着声音,顿时勾起了回忆,嘴里也开始哼起来,“要做那泰山顶上一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