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过婚的人都知道,迎亲车队有时候就是为了卡点凑吉时,尤其男女双方住的地方不够远的,还有特地出去绕路兜一圈的,所以婚车队才开得特别慢。而平时车子都是嗖一下就过去了,吃瓜群众根本没机会像现在这样细细打量每一处细节。
一些上了年纪、但依然保留了兰方国籍的、有点历史文化的老人,看着眼前的排场,也是热泪盈眶:
“想当年我们刚从布列塔尼人手上挣脱的时候,那真是一穷二白,除了几个教书匠、种植园主士绅,剩下几乎都是渔民,17年了,立国17年,竟然能发展到现在这样,还都是从洋人身上硬生生把钱赚来的,咱兰方人何曾想过能有这么豪横的日子。让顾爷治国也是兰方大幸了。”
开得再慢,围观也终有尽头。10公里的路,车队足足开了40分钟,基本上就是每秒钟四五米地往前蠕动,终于在吉时抵达了昭明宫前的广场。
顾鲲在车到广场之后,确认两边都是人墙警卫的护卫,才吩咐打开他那辆双拼金迈巴赫的天窗,升起座椅,从天窗里探出上半身,跟阅兵式那样,对着广场上挥手致意:“大家好,大家辛苦了。”
车子在红毯前停稳,一个保镖过来拉开车门——车很高,足足有两米,所以保镖开车门时想弯腰都不用,因为弯了腰反而够门把手不舒服。
车门打开,旁边自有电动台阶降下,红毯上还特地多此一举地放了一块大明古风的下马墩——顾鲲很仁慈,毕竟现代已经是文明社会了,他也没让个奴才过来跪在地上双手撑地让他踩背下马。
谁让他是东南亚废奴领域的精神领袖呢,要以身作则的,坚持古代礼法也要有个度。
他就平易近人地稳稳踩在下马墩上,对人群一边招手一边缓步踱进昭明宫,龙骧虎步气度雍容。
两分钟后,他就跟朱猷栋一起,出现在昭明宫正门的城楼上,城楼正面有厚厚的防弹玻璃,方便顾鲲安全地向国民讲话,宣布一些普天同庆的利好消息。
第256章 君子言义不言利
昭明宫正门的城楼,形制跟那些大明风格的古城楼没什么区别。
简单的歇山顶,朱漆的橡木柱子(热带太潮湿,只能用热带防潮木料,所以材质没法学北国),以及最近几年才加上的、位于朱漆橡木柱之间的隐形防弹玻璃。
说是隐形,当然不可能完全隐形。但广场上参加庆典的人群,距离城楼至少有百米,隔了那么远肯定是看不见防弹玻璃的,而拍摄纪录片的摄像机机位,是在防弹玻璃后面的,也就不会拍到防弹玻璃。一切的设计,保证了既亲民又安全。
此时此刻,朱猷栋率先上前,拍了一下话筒,等待了几秒钟,下面广场上也渐渐安静下来。
今天围观的有十几万人之多,但一大半都是在来的路上夹道欢迎的。到广场上来看热闹听讲话的,不过分到三四万人,秩序勉强还算容易维持。
城楼两侧,还临时竖了两块大投影幕,如同演唱会一样把城楼主席台上讲话者的样子放大——2001年还没有led屏,最昂贵的等离子电视屏倒是有些原型机了,但做不到太大,而且大型等离子屏厚度过于笨重,所以还是稳妥点选了电影荧幕。
场内观众能看到朱猷栋的举动,自然会配合地安静下来,不再窃窃私语。否则要是不转播的话,他光拍话筒下面的人看不见也是白搭。
“诸位臣民……在今天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朱猷栋声音洪亮,先说了几句君主该说的场面话,意思无非是欢迎大家今天来捧场、希望诸位臣工庶民能一起分享到王室的喜悦、大家一起为郡主的婚礼祈福云云。
具体句式就不再赘述了,因为过于迂腐文绉绉,属于免不掉的历史摆谱。
王室的生活比普通人更需要仪式感嘛。
朱猷栋的讲话,干货不多,但是在末尾阶段,也是给民众留了一点遐想空间,他表示:
“……我们兰方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华人奋斗智慧的伟大国家,三年前,东盟十余国在席卷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中风雨飘摇、持续衰退。
我们靠着小国寡民、灵活变通的优势,变危机为机遇,一度成为第一个走出金融危机、并且求得发展的东南亚国家。
但我们也要看到困难始终存在,国际形势的风险始终没有消弭。98到99年的胜利,一部分是靠提前透支我国的石油资源勘探利好消息得来的,一部分是靠国际金融市场有新的长板、主要是网络电讯概念投资板块、供兰方主权投资基金寄托,才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