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页(1 / 2)

棕榈油炸东西气味还是挺香的,只不过跟其他植物油相比脂肪酸饱和度比较高,介于植物油和动物油之间了(所以才跟猪油牛油一样是白色硬块状的),因此后来被冠以“不健康”的恶名。

不过顾鲲也知道,华夏人讲究健康、泡面销量下滑,那都是2015年之后的事儿了,如今起码还有15年的时间供各种加工食品油料涨价旺销。

至于橡胶的需求倒是稍微落后一点,如今华夏人还太穷,都是睡便宜的席梦思,或者用到橡胶的地方也都是便宜的合成橡胶。

到东南亚旅游的时候带天然乳胶床垫的购物习惯,基本上还要七八年才能初步形成。

不过,既然是忽悠李静深投入,顾鲲也不吝牛逼吹大一点儿。

至少,顾鲲敢确保,如果他在兰方搞这种旅游购物,以来兰方消费的游客的消费潜力,花上千块钱买个天然乳胶床垫应该还是买得起的。

只要品牌建设也跟上,跟让买家装到逼,有面子就行。

婆罗洲这地方种橡胶条件很好的,比泰国和越南的橡胶产业肯定更有前途,历史上只是没卡住位,被泰国人占了品牌先机,加上泰国是比较偏佛的世俗国家,华夏旅游引导做得好,这个产业才旁落了。

李老板总觉得还有点不靠谱,但是在顾鲲摆出“你不干我就亲自干”的姿态威胁下,他还是决定谈一个框架性的君子协定再说。

这也只能是君子协定了,因为如果要落实为协议的话,那是不合法的,属于“瓜分市场、排除竞争”的垄断行为。

但是大家都是体面人,还有李州长和兰方大公做个见证,李老板相信顾鲲不敢瞎扯不守信用。

把李静深的主要扩张方向限制住之后,顾鲲少不得跟双方继续大谈特谈其他产业前景。

“我觉得沙捞越的其他矿冶行业、原油、炼化,各种原材料产业,都可以加大开发力度。以应对未来华夏市场的庞大需求,近水楼台先得月。

大家都是华人,你们都姓李,祖籍胡建,要想回国卖矿,肯定比澳洲人有优势。现在的各种原材料价位低迷,那都是冷战结束后的后遗症,等到wto扩张后肯定不会持续的。

我们兰方港这几年会投建20万吨以上的矿砂船油船码头。我想得很清楚,集装箱中转我们是干不过李家坡的,但是散货船和油轮的中转我们前几年就已经在做了。

将来沙捞越乃至整个婆罗洲的大宗资源产业进一步开发,兰方港定位为资源出口港的吞吐量,一定可以吃饱。

到时候,你们使用兰方港、兰方机场的费用,以及跨海大桥、其他配套道路的设施费,会非常可观。如果你们想节省一点过路费,不如现在就跟我们一起投点先进,趁着金融危机需求不振、物价和劳力低迷,把摊子铺起来。

如果你们不愿意出钱,那就真的只能按照李老板刚才说的,那土地和一定量的矿冶勘探开采权来交换入股了,或者就等着将来全额缴纳过路费和港口机场使用费。”

第89章 穷自有穷的道理

顾鲲跟李州长和李静深的谈判,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种涉及到百亿人民币级别的重大投资合作,谈个个把月能定下框架就很不错了。

第一天大佬之间的面对面摸底,只是为了确认各自的意向和诚意,后面还需要马仔们加班加点敲定细节。

顾鲲这边,他本人不在的时候,具体谈判依然是由他的得力下属唐佳牵头。

唐佳虽然也还年轻,毕竟跟着顾鲲见过世面了,作为兰方外相,这种涉及国家间的合作,为了体现重视,让她处理细节也是应该的。除了唐佳之外,还有几个交大系的前辈学长,无非也是这几年顾鲲考验过之后挖过来的,负责帮忙查漏补缺讨价还价。

两三天的时间倏忽而过,时间很快就临近了年关春节。唐佳也总算和对方谈出点眉目,立刻殷切地来向老板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