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页(2 / 2)

刘邦接过竹简,却随意的一扫,就将韩信辛苦一晚上写的陈书给扔了。韩信不知所措的问道:“大王,您这是——!”

刘邦头也不抬的说道:“看这个有个屁用,请罪就不必了!谁没打过败仗?老子就打了不少败仗,现在还不是活得好好的吗?大将军,孤告诉,为将者就要有打败仗的决心!关键是看你打了败仗还敢不敢打!还能不能打!现在你告诉我,你还能打仗吗?”

韩信被刘邦气势所迫,忍不住大声喊道:“敢!”

刘邦仰头哈哈大笑,击掌说道:“这就对了嘛!只要还敢打仗,那还怕什么?只要弄明白自己输在了哪里,我们早晚会赢回来的!”

韩信激动得连连点头,刘邦向扔掉的竹简一瞥,再问道:“既然大将军明白,那你就亲口跟我说说,关中为何会战败?亲口说总比写的要好!又何须看这个?”

韩信终于明白了刘邦为何不看他辛苦一晚上写的东西了,今日见了君王,他心中的所有疑虑和不安都尽去了,于是端正了身躯拱手答道:“既是大王亲询,信当如实道来!”

刘邦侧耳倾听,韩信就将入关的情况一一分说,然后总结道:“臣之所以会败,主要还是小看关中秦人的团结。臣一直以为,秦国已灭,三秦分治了那么久,秦国民心已然不在。所以为了准备大战,又在内史多向百姓收了一次赋税!这次赋税就是战败的根源!嬴子婴借题发挥,向百姓鼓吹秦国复国之后的好处,利用秦国民众,重新凝聚起了秦国的民心。自此之后,百姓心向秦国,甘心充当秦国耳目。嬴子婴借用秦国民众之势,化被动为主动,然后切断了我军后路,一举攻下了内史。他这种善于借用主场的能力,当真是一步妙棋,所以臣纵然在正面战场上打败了嬴子婴,却反而被嬴子婴逐出了关中,是因为臣发现原来臣的敌人不仅仅是秦王子婴的部队,还有千千万万秦国的百姓!嬴子婴利用百姓在各地造反,制造混乱,偷袭我军粮草,我军连连受制,不得不黯然退离。待臣退到三川,再想攻秦的时候,其实已经失去了本心,臣不甘失败,也惶恐大王怪罪,所以不听王命,再次发兵。其实这一次注定也会失败的,嬴子婴羽翼已丰,如果臣继续深入反而会再次大败。臣也是与秦王婴再次交手才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悬崖勒马,只取了关东就不在深入。”

刘邦听得连连点头,他沉思了许久,像是在思考着什么,韩信也静静的等待着,过了一会,刘邦问道:“你觉得嬴子婴如何?”

韩信抬头,又想了一会,方才答道:“依臣之见,子婴怕是第二个项羽!”

刘邦没想到韩信会如此回答,他想起了项羽的厉害,突然仰头笑道:“孤明白这次大战为何会失败了,原来孤在跟两个项羽打,焉能不败?”

韩信听到这话,脸上忧虑不减,忧心忡忡的说道:“如今汉中乃困龙之地,关中又出了如此强敌,情况更是不妙啊!”

刘邦笑着摇头:“谁说不妙的?孤觉得这样好!这样非常好啊!”

韩信惊讶道:“大王这是什么意思?”

刘邦反问:“你觉得依照秦楚两国的大仇,天下容得下两个项羽吗?”

韩信双眼一亮,突然以拳击掌道:“正是这个理!没想到大王看得如此透彻!”

刘邦摇头说道:“并非是我看得痛彻,而是我看了这封信!”

刘邦从怀里摸出了一封锦书,递给韩信道:“这是秦王子婴写给我的密信,你看看吧!”

韩信接信阅读,不久之后眉头就开始深皱。等到韩信读完,刘邦就问韩信道:“你以为如何?”

韩信放下了锦书,面露苦笑道:“这嬴子婴果然是个不一般的人物,在面临三国伐秦的这种情况下,还能想到这种分化之策!”

刘邦问道:“你是觉得我们不应该中秦国的分化之计?”

韩信摇了摇头,一脸郑重的说道:“不然,嬴子婴在信中已经将利害陈诉明白,恰如信中所言,如今灭了秦国,大王就在也无力翻身了。只有留得秦国在,大王才有机会再卷土重来!不过——后面的这些许诺,也就只是偏偏普通人罢!”

刘邦也笑了笑,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老子从来不信什么许诺,更何况是这私底下的交易?只要有机会,就是明面上撕毁协议又能如何?”

韩信点头道:“盟约所代表是信义,秦国灭亡之后,项羽分天下而立诸侯,从那时候起就再也没有什么信义可言。天下诸侯纷战,臣弑君,君弑臣,造就这一切根源的,就是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