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在。”
“下次由你主审,韩子通和余之宁观审吧。”
“臣领命。”
那人一挥手,内侍扯着公鸭嗓子喊道:“皇太后起驾回宫。孝王起驾回宫。”
他便是监国皇兄孝王千岁了。
韩子通三人下座送走了太后和孝王,再次落座的时候主座已经被高敏坐了。
“来人,明可名转押大理寺监舍。”高敏一投令牌,又转身对韩余二人道:“有劳二位大人他日后移步大理寺了。”
韩、余二人显然不平,草草回礼,甩袖而去。
两个差役待外面备好了囚车,架我上车,一路朝大理寺颠簸而去。
大理寺统管天下刑狱,不过凡是涉及死刑以及流刑就要上报刑部。大理寺卿是从三品,刑部尚书是正三品,这便是区别。我终于松了口气,死不了了,甚至连流放都不会有。
太后一定去劝过孝王了。
我心里这么想着,觉得事情有了转机。高济的事都不算了,北疆我更是清清白白。大概需要费些口舌,别无大碍。我当即就像托人传信出去,给芸儿和章仪,日后或许真的能和她们一起闻长空鹤唳了。
大理寺的监舍里空空荡荡的,估计连我在内不过十来人。我独自一间,早晚有狱卒送饭,还看着我吃完了收碗。从天牢到府兵署,再到都察院,最后到大理寺,我呆过的牢房里还是大理寺最佳。
这天吃过晚饭,一个狱卒托我看相,正说到他父亲早亡,母亲脾胃不佳时,有人来了。
就是那天都察院大堂上见过的孝王。
“明可名。”
“罪官残疾之身,不便行礼,还请见谅。”我靠着墙,微微欠了欠身。
“听说你是虚国老的徒弟,是真是假啊?”
“我说真的,千岁信吗?”
“不信。”孝王摇了摇头,“国老的弟子,不该会沦落到这里。不过孤王不论你是真是假,若是你能投入孤的幕府,想要留下一条命还是没问题的。而且封妻荫子,孤王也不会吝啬。”
“大王已经位极人臣,还要私建幕府吗?”
“一母同胞,孤王总要照顾亲弟弟的天下。若是皇帝有什么不妥,孤王总得考虑后事。”
“大王考虑的后事,便是登基九五吗?”
“你问的太多了,明可名,你只要说是从,还是不从。”
“从,有从良从贼之分。大王若是以大越社稷为重,行监国听政之事,明可名为何不从?若是大王有染指九鼎之心,明可名不敢……从。”
“哈哈,听母后说,你自称大越臣工,不认一姓之仆,也是真的吗?”孝王仰身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