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页(1 / 2)

“不是全部部队都要完好无损,只是哥萨克!”穆拉维约夫压低了声音,“我会把奕欣的近卫军调给你带去草原,要尽可能的消耗他们,如果遇到明军的近卫骑兵,就让他们去殿后!”

罗索夫斯基少将愣了一下:“总督阁下,您不放心奕欣吗?”

穆拉维约夫淡淡一笑,低声道:“这毕竟是一支军队啊,而且效忠的还不是沙皇!我的少将先生,您说我能放心的了吗?”

……

打仗打后勤,这是军事学上的常识。明军和俄军的统帅们早在战争的准备阶段,就意识到,后勤将是决定这场中俄间军事较量胜负的关键。

俄军的应对方略是收缩防御,几乎放弃了整个喀尔喀蒙古,将主力集中到距离北京超过3000里的买卖城。希望用辽阔而荒芜的蒙古草原来耗尽明军的攻击锐气——如果放在十年甚至几年之前,这样的战略几乎可以让俄军立于不败。北伐明军的人数高达二十万人!如果要用马匹运输,则需要动用百万匹以上的驮马,而且必须要在1853年冬季来临前撤兵,因为在冬天,蒙古高原被冰雪覆盖,根本没有办法给上百万匹驮马提供饲料。没有它们,别说在买卖城下维持二十万大军,就是五万大军也维持不了。

可是朱济世却要用一条铁路来建立起明军在后勤补给上的绝对优势!而且他的目标并不是买卖城,而是贝加尔。

回到圆明园,朱济世将马蒂尔德公主安排进了远瀛观之后,就立即赶到了正大光明殿。总参谋长刘炯立即将最新的铁路建设进程报告递了上来。

“皇上,库张铁路督办公署的报告,现在库张铁路已经铺到戈壁沙漠,那里地形平坦,非常容易施工,所以进展很快,比原定计划还要快。”

“工程队的后勤和工程物资能运上去吗?”

“问题不大,可以通过已经建成的铁路线运输,虽然蒸汽火车头还没有到位,不过用马拉平板车也比用大车和马驮容易。如果等到了明年京张铁路一贯通,库张铁路的修建还能加快。”

“京张铁路怕不能按时竣工吧?青龙桥段和八达岭隧道都不好弄啊。”

朱济世看着沙盘台上不正在相比延伸的铁路模型,叹了口气:“修铁路这个东西不再距离长短,而在地形好坏。京张铁路距离虽短缺要通过燕山山脉,库张铁路距离虽远,却地形平坦,修个便造铁路就是放放枕木,铺个铁轨罢了。慕林,如果京张铁路不能按时完工,总参谋部有什么应急方案吗?”

“现在京张铁路已经修到了宣化,剩下横竖就是一百多里地,又不是没有路走,马拉肩扛也把东西运上去了。皇上,您就放心吧,您看现在修库张铁路的物资,咱们不也一样运上去了?”

第699章 骑兵,不是步兵的保姆

库伦这个地方,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名称——腾格里城。原先的库伦城和城内的绝大部分建筑,包括哲布尊丹巴的大黄庙,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奕欣从库伦撤退的时候毁掉了一切,杀光了库伦和库伦周围的蒙古人。因为俄国人知道蒙古人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大汗,腾格里汗!虽然这个大汗和奕欣一样,都不是蒙古人,但是奕欣是诈取,腾格里汗是用压倒性的武力驱逐奕欣而成为草原大漠之主。深知蒙古族人秉性的穆拉维约夫知道,只要奕欣离开草原,腾格里汗朱济世立即就会得到草原上的蒙古人的拥护,留下他们早晚是个祸害!

所以当罗军旗、李文茂和苗沛霖指挥的军队在库伦会师的时候,这里非但没有了城,连蒙古包都看不大到了。还好,在库伦重建城池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库伦虽然地处蒙古草原,可是草原并不是其周围唯一的地貌。这片地区是出于东蒙古大平原和肯特山脉的交汇处。周围既有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有奔流不息的图拉河,还有森林茂密的肯特山脉。有足够的木材可以用来构筑城池,这里可以发展成喀尔喀蒙古的首府,也和这样的地形地貌有关。

将近8万明军和数万人的蒙古土谢图汗部牧民抵达库伦之后,并没有继续北进。而是在此砍伐树木,修建城池。新城不再沿用库伦之名,而是以朱济世的汗号腾格里为名,取名为腾格里城。腾格里城是依托图拉河而建,城池不是东方式的四方形城堡,而是欧式的星堡,以期取得最好的防御效果,因而这就是一座要塞城市。

根据计划,这座城池日后将是大明帝国统治草原的中心,而在这场对俄战争中,则将成为重要的后勤补给中转站,也是通往贝加尔湖的铁路线的重要中转站。

苗沛霖是以善于筑城闻名的,所以腾格里城的建设就由他负总责,每日巡视完工地之后,还要向担任会师之后的明军蒙古军团总司令的罗军旗陆军大将汇报进度。

“最多还有10天就能完成外墙和壕沟工程了。对了,大帅,有北方的消息吗?”苗沛霖多问了一句。

“刚刚收到探子回报,奕欣似乎是退缩买卖城了,和咱们一样也在拼命筑城呢。”罗军旗说道,“要是那样倒好了,等到腾格里城的工程告一段落,我们就能北上去打奕欣的乌龟壳了。”

“俄国人会干涉吧?”苗沛霖有些担心地问。

“会,”罗军旗冷冷道,“不过就是一两万毛子兵,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不禁消耗。这一仗的关键,还是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