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页(1 / 2)

“唔,这个说法不确切,这苗沛霖该是又一个王上才对!”罗泽南笑着纠正了自己先前的说法。“因为他的法子同王上相似,想用‘高筑寨、广积粮、先灭贼、后除虏’的方略经营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

“还是用吧。”朱济世思索再三,还是点点头道,“对了,他说先灭贼……谁是这个贼?是太平军吗?”

“是捻匪。”罗泽南道,“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最初是游民捏纸为香,点纸作法,为人去除病灾牟利,都是些骗钱的邪教,后来规模日大,入捻的人数众多就渐渐成了盗匪,四下虏掠,为祸地方了。不过这些盗匪与南方占山为王的匪不一样,他们是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是民匪难分,往往越是荒年,捻匪就闹得越凶。满清的苏鲁豫皖四省官府还有地方良绅向来头疼得很。不过始终无法根除,这苗沛霖就打算用灭捻匪的名义,拉拢一批士绅,在皖北营建寨堡,发展势力……”

“用谁的名义?”朱济世皱眉打断道。

“自然是谁对他有利,他就用谁的名义!”罗泽南笑道。

又是一个军阀!朱济世心说,之前为了收编粤北、粤西的洪兵就让郑洪就过了回军阀瘾。不过他还老实,没有二心,所以很容易就让自己把队伍整编没了。可这个苗沛霖既然是枭雄,恐怕日后收拾起来也不容易吧?

“军师,你有什么建议?”朱济世犹豫不决地问。

“可以用!”罗泽南道,“如今天下已是三分,王上一分,太平天国一分,满清一分……如苗沛霖者可以称霸一方快活几年,但是这天下终是要归一的。”他微微一笑,望着朱济世道:“属下觉得,在大明控制不到的地盘上,这等枭雄越多越好,而在大明能够控制的地盘上,绝对不能允许割据一方的豪雄存在!”

“也——对!”朱济世展颜一笑,“淮北不是咱们的地盘,让苗沛霖这等枭雄占了去好过落在满清或太平天国手里!就如同林穆翁据江南一样,对我们大明都是有利的。”

第312章 在上海

上海,吴淞口码头。

这座位于长江口的城市,还没有成为后世远东第一大都市和世界第一大商港。只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小港口而已。不久之前,还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也不是什么通商口岸。不过现在,黄浦江江面之上,却泊满了挂着各色西洋旗帜的商船兵舰。

一支收尾衔接望不到边的船队这时也缓缓驶进了黄浦江,船上全都是穿着“勇”字号衣,青布包头的兵士,数量足有几万之多!让黄埔江上往来的西洋各国船只上的外国水手、水兵,还有上海租界里面的洋人,都大吃了一惊!

这满清政府,怎么会突然向上海大举增兵呢?中国眼下不正在经历一场规模浩大的内战么?200年前灭亡的明朝在一年前就复辟了,现在已经横扫广东、湖南、湖北三省!整个南中国,恐怕在不久的将来都要落入大明之手了。

另外,还有一支数量达到100万人的流寇,刚刚打下了中原地区的门户襄阳,估计不久后就要挥师北上了。现在上海这里的满清洋务大臣白斯文(署理)好像疯了一样向列强求援!无论什么条件,他都毫不犹豫地答应,只要能得到军火和教官!甚至还有传闻,如果哪个列强肯出兵占领广东,满清可以将海南岛当成酬劳!

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清朝军队难道不应该去和明军还有流寇作战吗?怎么大摇大摆来了上海呢?

黄浦江畔,高昌庙,上海洋务衙门。

署理洋务大臣白斯文站在衙门外的黄浦江岸堤之上,只是愣愣地看缓缓靠近的兵船,整个身子都在微微发抖。他身后的洋务衙门的官员们,一个个也全都瞪大了眼睛,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眼前的一切。

“反了!反了……林则徐也反了……”

只听白斯文白大人颤着声反复嘟囔着这两句话。听得身后一帮大清官员都快吓晕过去了。

天下士林的领袖,大清湖广总督、钦差大臣林则徐要造反!呃,难道正在靠近的兵船上的兵是来攻打上海的?这……这怎么可能?这大清朝怎么到了如此地步?这可如何是好?

“表哥,林大人还没有造反,他只是……打不过朱逆,没有办法才逃到两江来的!”

说话的是一个西服革履的青年,后脑勺上只有一根很短的辫子,头上戴着一顶礼帽,就站在白斯文身边,还称白斯文表哥。这青年是关元宝,就是在东江之战中被俘的广州旗人青年,瓜尔佳·元宝!不知道怎么,居然跑到了上海,还找到了他的表哥白斯文——其实广州的旗人多半都有能攀上亲戚,过往白斯文和关元宝并不太熟,只是现在广州出来的旗人青壮寥寥无几,搞不好就剩他们俩了,这关系不好也难啊。

所以白斯文二话不说就收留了关元宝,还给他在洋务衙门找了个差事——因为时常要和洋人往来,所以常常穿着西服。

“打不过朱逆就带兵来两江!他这是拥兵自重!!!”白斯文恨恨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