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1 / 2)

“正该如此!”穆彰阿重重点头,他想的是裁撤绿营的花销可以节省不少,无论什么时候,裁人总归是要花银子的,除非这些被裁之人都死了!

“得速速调集湖广、江西和四川绿营往韶州集中,交由粤海大营管辖。”祁寯藻又建议道,“另外,江宁八旗、荆州八旗都要尽快扩编新军,台湾旗营需速速撤往福州,福州旗营的老弱妇孺都撤往江宁……”

这个是跑路的打算啊!穆彰阿和耆英互相瞧了一眼,都默默点头。事到如今,的确得做两手准备了!

……

“韩破军遣人来报,他的第一旅在从化县马村堡一带追上了僧格林沁所部,交战三个时辰,斩首一千八百余,自损二十一人。”

“刘慕林遣快马回报,第四旅在肇庆府城下受阻,满清的肇庆知府和守城营不肯投降,第四旅正在布置攻城。”

“郑侯的第五旅主力已经联络上了,他们日前攻占了佛冈、英德两地,现在正在向韶州进军。”

“罗军旗的第三旅昨天已经攻下了惠州城,守城的清兵约2000人悉数被歼,俘虏约1800……”

“第二旅的扩军进展顺利,广州天地会弟子踊跃投军,第2团和第102团都已经招募到了足够的兵马,可以扩充成旅了。另外,锦衣近卫军也募到了不少壮勇之士,人数很快就能达到2000,可以编成一个团了。”

广州明王宫的后花园里,朱济世正在缓缓散步,一个穿着锦衣亲军大红飞鱼服的女将在一旁向他汇报最新的军情。在这女将附近,还有几个穿着大红飞鱼服挎着腰刀的女卫,她们都是苏玉娘原来当强盗头子时候的亲卫,现在都成了明王后宫的侍卫。

正在向朱济世汇报军情的女将,自然就是新任的锦衣亲军指挥使苏玉娘少将了。昨天晚上还在明王宫陪了寝,成了朱济世的妃子——按照朱大国王的说法,这也是为了酬功啊!让苏玉娘这样一个青春貌美的小寡妇守着寡是极不仁道的!

而这位冯(苏玉娘姓冯)妃也是能者多劳,除了陪王伴驾,这军务上面的责任还得继续担着。不仅充当朱济世亲卫军的指挥官,还兼着高级参谋的差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谁让眼下明军的军官还是缺呢?大元帅府参谋总部里面拢共就几个人,都忙得四脚朝天来着。这通报军情,传递命令的“高级参谋”就只能让苏玉娘兼任了。

第266章 弱国有外交 上

“第二旅的扩编计划有了吗?”朱济世眉头微蹙,似有心事。

“有了,原第2团扩编成第2和第102两团,原第102团扩编成第六旅,旅长由任怡江上校出任。”

现在第二旅的旅长是黄植生,是早在南洋就追随朱济世的“老臣”了。任怡江和他一起投的朱济世,所以现在当了第六旅的旅长。

“新的第二旅和第六旅什么时候能用?”

广东的战事看似大局已定,但变数还是有的。满清立国200余年,在广东的根基不浅,并不是一场东江大战就可以完全扫除的。

另外,广东的乱局一起,跟着一起造反“投机革命”的英雄也有一大堆。怎么收编、安置这些人也是个大问题。

最后就是地方上心向满清的士绅了,虽然其中较大的士绅,要么逃走,要么被困在广州城。但地方上面还是有一些冥顽不灵的士绅在组织反明武装,须得花费些力气才能一一铲除。

可是朱济世手头的兵力却有些单薄,包括刚刚扩充出来的部队,也不过勉强够三万人,想要铲平一个省,实在是不大够用。

“总参的意见是至少需要训练1个月,否则总是不大堪用。另外,现在军官奇缺,总参建议立即开办长洲岛军校。”

“让第6旅驻东莞、宝安两县,布防重点是九龙。第2旅分一个团驻防佛山。让他们到了驻地再慢慢训练吧。另外,白云山上的第5旅留守部队扩充成第7旅,兵源就招募广州城北的乡民。旅长让……陆思元暂时兼任吧。”

陆思元并不真懂军务,不过在三元里周遭却极有威信,由他出面招兵很快就能把人数凑齐。有了这些兵就能接过花县、从化两县的防务。第一旅和第五旅的兵力就能解放出来继续攻城略地了。

苏玉娘汇报军情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个西式笔记本和一支钢笔,随时记录朱济世的命令——凡是济世书院、济世大学和鸭脷洲军校的毕业生、旁听生,都是会使用钢笔的,苏玉娘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