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1 / 2)

“秦公,果然不记杀父之仇?”公叔痤迷蒙混沌的老眼渐渐明亮起来。

“父仇为私,和战为公。嬴渠梁若非真心,甘受上天惩罚。”

嬴虔回过了头,他是一员猛将,见到自己的国君说这样的话,他从心里难受,其实,如果不是秦国已经穷困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嬴渠梁何以说这种软蛋的话来?

公叔痤打量着面前这个神色肃然的青年君主,觉得他竟有一种令人折服的真诚坦然与自信,一句话便公私分明,将大局料理清白,不禁暗暗赞赏。

与秦国罢兵是老头多年的主张,无奈老疯子嬴师隰连年攻魏,发誓要夺回整个河西,不想打也得奉陪了。

在他这个魏国丞相看来,秦国被压缩得已经可以了,魏国的真正劲敌是东方崛起的齐国与南方的楚国,老是被秦国缠住不能脱身,实在是魏国很头疼的一件事。

每与秦国作战,他都不赞同上将军庞涓领兵,怕的就是庞涓对秦国赶尽杀绝,与秦国的血仇越结越深。

他很了解老秦人的剽悍顽强,认定这个在戎狄部族包围中拼杀了几百年的部族诸侯绝非轻易能够消灭的,能够将秦人压缩到荒凉的一隅之地,应该就满足了。

魏国的目标是中原沃土,而不是西陲蛮荒。

这就是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他们的眼光受到限制,不能看得更远。

这是必然,秦始皇也是在统一了六国之后,才把目光放到了远方,但秦始皇的目光太伟大了,一下子看到了两个目标,一个是南方,一个是北方。对于北方,也就是匈奴,秦始皇并没有放在心上。他是想要灭绝匈奴的。

在这里,历史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我们一直觉得我们修了万里长城是错误的,但在这里是不对的,秦人修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两个,一是屯积物资,一是以此为基,向外攻打!

当年,蒙恬就是用这种堡垒式的方法逼得匈奴人北逃,所以,这才是秦人大修长城的主要原因,可笑的是,秦人修长城是为了进攻,但我们后人修城却是说为了防守,并以此指责我们的老祖宗用长城挡住了后代的眼睛。

在战国时代,战争打得就是后勤,所以一定要有积粮屯草的地方,不修长城积粮屯草,难道用一辆辆大车死死的向后方运吗?

最后,秦始皇的两个战线都失败了,南方,给秦人的文化注入,最后分离开我们中原的文化,成了一个个小国,而北方,也从此在长城外,我们不注意的地方独大了起来。

当然,北方战争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秦末,由于蒙恬的死,北方军团给一次次的抽兵,把主力白白的丢在了中原战场,还有一部分,走向了草原,成了日后的草原部族,最后的,一直与匈奴敌军战斗打光了。

这是北方军团的消失。

南方军团,一部就我们所知的,成了赵佗的手下,在南方生存,还有一部分,北上,到了刘邦的手下,帮着这个老流氓把项羽分尸了。什么楚霸王,最后还是死在了大秦士兵的手上。

而战国,所有的国家都把眼睛投向了中原,这是一个必然性,因为在当时,中原是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是最富庶的地方,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所以,在商时,周人夸口天下以居其三,其实,人口的总数,还是商人为多。

只是商人一直在与四方为战,最后把主兵力放在了东夷,战略的错误,让强大的商军痛失了天下。这也是周人占了那么多地,而商人一直不重视的原因。你地再多,你没那么多的兵,能有什么用?

可商人的主力给缠住了,而周人却拉着四夷一起攻打商人,最后,商人拿出了奴隶做战,事实上,那一战,打得惊天动地,最后周人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才打败了商军。打败了商军的奴隶军,可想而知,如果当时,在那一战里出现的是商军主力,那些骑着大象,乘着战车的大军,结果会怎么样!

争霸中原,才是所有战国国家的最终目的。

秦人一统天下,最后一个打的是什么地方?齐国,那里就是中原,也是东夷旧地。

商与东夷争的就是那里,周人最后也是占着那里,并在战后,把这一肥地,封给了姜子牙。不是姜子牙是不会有谁人能拿到那块肥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