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页(1 / 2)

“老爷,咱们一起走吧,兄弟们拼死也要护着您和夫人杀出去!”

刘苏倒显得非常决然,从从容容地说道:“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接朝廷之命,奉命担当噶木南的县令。在朝廷的撤离命令没有到之前,我刘苏便是死了,也决不离开噶木南半步!”

他对于朝廷的忠诚实在无可挑剔,那些衙役实在没有办法,最后领头地道:“既然老爷执意不肯离开,那请夫人和我们一起走吧,老爷。”

谁想到正说着,刘苏的夫人却从里面走了出来,淡然一笑而道:“为人妇者,岂有抛下丈夫自行逃生的道理?我虽然不识字,但总识得节烈二字。夫在从夫,我的丈夫怎么做我便也跟着怎么做。万一老爷有难,我陪他一起去了便是……”

刘苏大喜过望,他生平最重名声,这时听到妻子的话忍不住喜道:“我刘家得贤妻如此,刘苏便死了又有何妨?他日我刘家夫妇名声传到朝廷,必受朝廷嘉奖。好,好夫人。我二人便是毙命于此,粉身碎骨,也必定万古留芳!”

这位县令是个好官,爱民如子,不贪财,不怕死,有节气,但却实在不懂变通。他只想着没有朝廷的命令,便不能离开职位半步,却浑然没有想到如何提前把叛乱消弭在襁褓之中。

相对于他的迂腐,与噶木南仅仅相隔几十里的嘉木厝,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状况。

嘉木厝的县令薛名静波,崇祯十一年的进士。曾在刑部任过职,后来牵连到了当年的南京高弘图谋反之案中,被罢免了官职,最近才重新启用,调到了嘉木厝担任一个小小县令。

嘉木厝的情况和噶木南差不多,当地的情报人员,也已经向薛静波报告了藏人有异动的状况,薛静波一听之下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就着手准备起来。

他先让那些情报人员,想方设法弄清楚具体参与叛乱者是谁,可能什么时候动手。并专门截留了一批准备上缴给朝廷的税银,交给那些情报人员,让其大肆贿赂藏人中的知情者。

然后,他又将嘉木厝的两百七十一名汉人,三十三名衙役,以及官府中全部的男丁都组织起来,分发武器,随时等候自己下达的命令。

仅仅两天的时间,一份详细的情报便送到了他的手里,上面详细地列出了叛乱的组织者。薛静波立刻展开雷霆手腕,迅速下达抓捕令,严令不许使一人漏网。

所有的叛乱首脑,根本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时间,全部落到了薛静波手中。薛静波在第一时间,将其打入大牢之中,命令严加看管。

而为了稳定嘉木厝的形式,他又命二百七十一名汉人百姓,穿上明军军服,冒充明军将官,虚张声势,在嘉木厝到处传言一万多明军将是正在向此开进,凡参与叛乱者皆杀无赦。

这一招果然奏效,那些藏人百姓本就大多不愿叛乱,这时一会看见一个校尉,一会看见一个什么将军的,都想着朝廷大军到了,哪里还有敢妄动者?

就这样,薛静波多管齐下,在叛乱者猝不及防之中,第一时间稳定住了嘉木厝的局势,他的部下奇怪地问他,朝廷如此待他,他却为何还不惜掉脑袋的危险干冒奇险?

薛静波想了未想,便道:“当年我丢官,是武英王的缘故,到现在,我依然恨着武英。但我担任的是朝廷命官,不是武英王的官,我尽忠的是大明朝廷!”

第448章 出兵

刘苏和薛静波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官员,在对待即将出现的暴乱问题上,采取了完全相反的应对措施。一个死板地在没有朝廷授命的情况下,坚决不越雷池一步。而另一个却雷厉风行,以极其强硬的手段,将暴乱没有发生之前便扼死在了襁褓之中!

而噶木南的暴乱,却在刘苏看似忠诚,其实毫无作为的情况下爆发了。起初只不过是百来名藏人在噶木南煽动暴乱,由于官府并没有及时做出部署,在这些人的蛊惑下,越来越多不明真相的藏人,加入到了暴乱的行列,噶木南的局势因为刘苏而完全失控。

但刘苏本人却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他看到噶木南的大部分汉人已经安全撤离,这便使他完全放心了下来。自己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在绝对无法撤离的情况下选择了效忠朝廷这一做法。当朝廷日后知道,一定会大大的表彰刘家满门的吧?

官府里空荡荡的,只有刘苏和他的夫人两个人了。他满意地向周围看了看,想让家人上杯茶来,谁想到叫了半天,却只有夫人的贴身丫鬟小梅给自己端了碗茶上来,刘苏拍了下脑袋,不由得哑然失笑,本就不多的下人可也早就被去遣散了。

那小梅却是三年前就被夫人收养的,刘苏夫妻待她便如同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当祸害到来时,这小梅却怎么也不肯走。死也要和夫人死在一起。刘苏夫妻再三劝说无效,也只得随她去。夫人随后也走了出来,握着小梅的手说道;

“老爷,小梅便和我们是一家人,不如现在就把她收了当女儿吧?”

刘苏连连点头,小梅倒也落落大方,依照女儿之礼给刘苏夫妻行了礼,上了茶,而后起身,却出人意料地对刘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