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木布泰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安慰自己的子民。大清两代君王留下的这么大的基业,眼看着就要在自己手里败光了。这一刻她的心里充满了悲哀,无助。大清的祖宗们,显显灵吧,救救你的后代子孙吧。
当来到城楼的时候,发现城楼上的士兵正在那搬运着一具具同伴的尸体,加固着在炮火中被损坏的城防。这些士兵的脸上写满了麻木,悲凉,每个人的动作都是那么的机械,好像抬的并不是尸体,而是他们即将面对的未来,也许用不了多少时候他们也将会被人抬下……
居然没有人注意到皇帝和大臣们来到了城楼。在他们的眼里,有的只是鲜血和死亡。其实,不管是什么身份,来到了现在的战场上都是一样的。人都已经快死了,城都已经很难守住了,现在又还有谁会管你是什么人!
阿克顿和挞木格乐急匆匆地迎了上来,才一见到皇太后和顺治帝,阿克顿连连顿足道:
“陛下,太后,眼前城楼炮火如此猛烈,汉人轰击虽然稍缓,但很快就会重新轰击,在这个时候陛下怎可亲犯险地,是谁出的这个主意,岂不是想害了陛下?”
那出主意的范文程老脸微红,却无言以对。倒是一边的挞木格乐帮他解了围:
“阿克顿,你这话算是什么意思?陛下和太后不顾生死前来,正是对我守城将士最大的鼓励。偏偏就你心中不存感激,却如何发此牢骚却又是为了何意?”
阿克顿苦笑不止,自己的这个兄弟勇敢是勇敢了,可就是做起事来不动脑子。
“两位少年卿家不用争了。”布木布泰打着圆场说道:“都是一般的为了我大清效力,只是看法各自不同而已。放心,皇帝有祖宗保佑,不会有什么事的。盛京将军,日间战况如何?”
阿克顿叹息了一声:“明军炮火实在猛烈。光是两个多时辰的炮击,已经就出现了大量伤亡。太后,陛下请看,这里是城楼中受损最严重的。弓箭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明军根本就没有攻城的意思,只是反复的用火炮轰击,我们最急缺的是修补城墙的材料!”
布木布泰略想了想,转头吩咐道:“回去后立即拆毁皇宫房屋,把那些拆下来的全部运到这里。还有城中的房屋,能拆得全部拆。告诉百姓们,等到明军退了,他们的损失朝廷给。”
皇太后都已经发话了,况且这和自己的身家性命有关,那些大臣们也一个个都纷纷表态,下了城楼之后,立即组织家丁,拆毁自家房屋以做守城之用。
阿克顿谢了皇太后恩典,却是一迭声地催促各位尽早离开。布木布泰心中牵挂着儿子安全,倒也不敢久留。但是,正想告辞离开的时候,城外猛烈的炮火,却再次展开了攻击!
第435章 满清皇帝……
皇帝御驾亲征,当然要有皇家的气派。那绫罗伞盖等等之类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看起来煞是威风。只可惜那些守城的满人,却都在忙着各自的活计,也没有几个人去特别关注。不过他们不关注自己的皇帝,可明军中却有人惦记上了他们!
也是合该满人出事,正在满清皇帝在那御驾亲征的时候,才吃好饭的大明“炮神”魏重义,却剔着牙齿,一双“色迷迷”的眼睛,不断在部下的身上打量。偶然抬了下头,忽然大叫起来:“千里镜,快把我的千里镜拿来……”
部下赶紧将千里镜送了上来,端着千里镜的魏重义面色凝重,仔细看了好一会,可当放下千里镜之后,魏重义却是满脸喜色:“看样子是鞑子的大官上城了,弄不好还是鞑子的皇帝。来人,架炮。这次要再轰死一批,兄弟们,咱们炮营功劳可就大了去了!”
正当炮手们在忙不迭准备的时候,朱斌等明军将领也注意到了盛京城楼上的变化。他叫过了一个投诚来的将领,将千里镜交给了他,那将领看了会,很肯定地告诉朱斌,在城楼上的人正是满清皇帝顺治,皇太后布木布泰,和一众的满清大臣。
“督帅,炮营那把炮架起来了!”李天齐匆匆上来说道。
“快,快,让魏重义悠着点,别给老子把鞑子朝廷一锅端了,他妈的,老子还请面对面的看看鞑子皇帝和皇太后长什么样呢!”朱斌心里一激灵,忙不迭地大声吼道。
可惜他说得已经太迟了,就在他话音才落的时候,邻近火炮阵地已经发出了吼叫……
那城楼上的一众满清贵族,正在想下城楼的当口,炮声在这一刻响起。阿克顿正好就站在皇太后布木布泰的身边,他才经受了两个多时辰的炮火轰击,经验最足,炮声才一响起,面色骤然大变,奋身一扑,竟将个皇太后布木布泰远远地推了出去……
十几发炮弹在转瞬之间在城楼上炸响。那些士兵们都有了经验,一个个闷声不响地趴了下来。可苦了那些满清的大臣们了,也不知道躲避,一个个抱着头狼狈奔逃。声声的惨呼从这些大臣们的嘴里响起,一发发炮弹像在为他们伴奏,响起了欢快的乐曲……
那洪承畴和祖大寿两人何等机灵,他们都是正经的大明将军出身。大明火器之强,强极一时,这两个人什么没有见过?炮声才一响起,两人早找了安全的地方躲起。看着满人官员那一个个狼狈不堪的样子,洪承畴和祖大寿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了不屑的目光。
那洪承畴居然做出了让人瞪目结舌的举动,天知道他在衣服的什么地方摸出了一把瓜子,递给给身边的祖大寿一半,一边悠闲自得的磕着瓜子,一边看着那些满清的大官们,低声对祖大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