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页(1 / 2)

这些鞑子全部被刺刀从前胸穿过,有的人甚至被十几个刺刀刺中。四十六个人,没有一个能够生还的。刺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刺刀在战场上的威风。

战斗就已这样的方式结束了。鞑子一万两千名骑兵,在火炮、连珠铳和火枪的联手打击下,几乎全军覆灭。而我们的伤亡,微小到了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一直到了现在,我还无法相信那一天发生的一切。热兵器对冷兵器,必将取得压倒性的胜利。督帅的这句话,在这场战斗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篇大明大将军黄飙所写的文章,那一天发生的战斗,已经全部纪录在了这篇文章之中。当很多年后再次回味这篇文章的时候,当时的战斗场面似乎还能清晰地映在每个人的面前。那血与火的洗练,那枪炮对刀枪的较量……

……

吴三桂呆呆地看着身边的一切,硝烟已经散去,那面残破的大旗依旧握在他的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的骑兵呢?那一万两千名骑兵到底去了哪里!

没有人可以告诉他,他的身边,除了满地的尸体,悲哀鸣叫的战马,剩下的,已经仅仅是剩下了不到一千名心丧若死的清军士兵。

绝大部分的骑兵阵亡、负伤,一部分失踪了,所谓的左右两翼,在战斗最关键时刻,突然出现在明军侧翼的作战方案,完全失去了意义,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明军士兵正排着整齐的队列向这里压来,他们手里的火枪上,清一色的都上了雪亮的刺刀。现在轮到大明了,那面血色的大旗正明军中高高飘扬。而在战旗下的那个人,吴三桂看清了:

朱斌!

忠勇武英王朱斌!

吴三桂悲哀地笑了一下,他又胜了。山海关他就胜了一次,现在笑到最后的依然是这个人。难道在他的面前,自己永远只能是一个失败者?

也许两次战斗唯一不同的,是当初在暴雨的帮助下,失去了火器优势的明军胜得很险,但这一次的战斗,朱斌所取得的胜利,却是具备压倒性的全面的胜利。

风愈发地刺骨了,吴三桂身子微微的颤抖着。结束了,就这么结束了吗?尸体、鲜血、死亡,自己所获得的,难道只有这些?大明,大清,他已经知道谁能最后的站在那了!

第419章 杀光满狗方罢手!

战场上渐渐平静了下来,朱斌的脸上露出了一些微笑。血色大旗在空中猎猎飞舞,骄傲地看着这片被献血洗刷过的战场。远处的清军大营,仿佛也看着了大明帝国的骄傲,看到了一个庞大王朝的诞生。一切与大明为敌的,势必在这最强的呐喊下颤抖!

这次明军没有和以往一样,稳步消化胜利果实。而是在歼灭了清军一万余骑兵主力后,顾不得打扫战场,即迅猛地向前推进。在那,还有着几万的鞑子士兵等着他们去消灭。他们要把大明的战火,一直燃烧到鞑子的“国都”:盛京。

完全失去了战场主动的清兵,开始混乱地向热窝尔撤退。清军整个退军已经显得杂乱无序。明军的枪炮声不断在身后响起。就如同一声声催命的呼喊。丧失了斗志的他们,现在唯一所想的就是如何尽快的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

三月十六日,清军残部全部退到热窝尔城。十七日,明军尾随其后抵达热窝尔城。二十日至二十二日三天的时间,明军完成对热窝尔的攻击准备。三万明军将士,数百万火炮陈列于热窝尔城下,随时都可以完成对热窝尔的最后攻击。

附近久受鞑子欺凌的汉人百姓,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大明王师来了!那雄赳赳,气昂昂的士兵,那威武不凡的火炮,那穿着新颖军装的将军们,还有那个在辽东百姓嘴里,一直只流传于传说故事中的,甚至已经演变为神话故事的,大明忠勇武英王朱由斌!

长久受到鞑子压迫的附近一带汉人百姓,以前只在私底下传说着大明出了一个英雄,一个敢和鞑子真刀真枪对着干,并且屡次打败鞑子的大英雄,在这些百姓的心目中,这个大英雄就是自己的救星,现在,他们终于看到了。

真是太年轻了,一个如此年轻的王爷,带着同样年轻的将军们,再加上数万年轻得让人羡慕眼红的士兵们,这,就是大明的军队吗?百姓们知道这支军队战无不胜,知道这支军队从关内打到关外,从关外打到这里,早晚有那么一天,盛京的城楼上也将飘扬起大明的战旗。

这位年轻的王爷为人和气得很,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出现在军营内外。有的时候起风了,他还会招呼着军营外的百姓们,来到自己的营中,喝上两口热茶,吃上一个鸡蛋,和百姓们一起聊聊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趣事,一点架子也都没有。

开始时百姓们都还有些畏惧,那毕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啊。可到了后来,百姓也都和王爷熟悉了起来,说话间也都少了很顾忌,一个个都把他当成自家人似的,有什么事都喜欢跑到军营里和大明的这个王爷唠叨上几句。

负责安全工作的亲卫队长,倒是显得非常的不高兴,这么多的百姓,万一其中混进了一两个满清的刺客,王爷要是掉了一根头发,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可当他嘀咕着把心里的担忧和王爷说了后,这位王爷倒不错,眼睛一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