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吴三桂带着一百骑,在盛京城内来去如风,无一兵一将可以阻挡。他又让部下边行边只管在一路上大叫:“平西王奉旨平叛,从贼者杀,擒贼者部分官民皆官升三级!”
吴三桂两次平叛的事迹早在盛京传开,这时盛京城的人听到平西王再次出动,都只想只怕这一次摄政王多尔衮真的有难了。
那吴三桂经过郑亲王济尔哈朗府前的时候,却带着部下先一阵杀散了包围在济尔哈朗府前的叛军弓箭手,继尔对着王府里叫道:
“郑亲王,吴三桂已经来了,何不整顿家丁以定叛乱!”
等济尔哈朗带着人匆匆出来,吴三桂早如一阵风似的去得远了。济尔哈朗看着一地的叛军尸体大是骇然:
“吴三桂竟然一勇如此,我满人的叛乱却要一个汉人来平定,传了出去我等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太后和陛下?”
他儿子辉兰愤然道:“偏就他吴三桂英勇,我满人中就没有好汉?父亲,且把家丁组织起来,儿子愿意亲自带着以定叛乱。让吴三桂看看,我满人一样有的是豪壮之士!”
济尔哈朗频频点头:“正当如此。且把我的盔甲拿出来,我与你一同去了。这次多尔衮叛乱,我等被控制在家中不得救驾,当真羞死人了。合当挽回我满人颜面!”
这吴三桂杀一路,叫一路,在他的感召下,无数满清的王公大臣纷纷都如济尔哈朗一般,都召集起来全部家丁,分发武器,从各自家中杀了出来。一时间,盛京街头平叛势力大盛。
消息传到多尔衮耳中,多尔衮在马上晃了晃,险些就从上面落了下来。
阿济格愤然大怒,指着皇宫那边,骂道:“吴三桂忘恩负义只辈,王爷如此待他,他却反过来咬王爷一口。王爷,请给我一支兵马,我这就追上取了吴三桂的人头。”
“吴三桂究竟是从哪里来到皇宫的?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多尔衮反复说着这句话,对阿济格的求战之声居然充耳不闻。面前的局势只怕没有人比他心里更加清楚了,一旦全盛京的人都被调动了起来,凭着自己的力量绝对无法抵挡得住。
见多尔衮的样子,阿济格一下急了起来,叫道:
“王爷,快拿个主意啊。要么就强攻皇宫,要么就先平定那么闹事的人。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不然,你我的大好头颅,就要被吴三桂拿去了!”
第383章 谈笑定乱兵
大明崇祯景平二年元年二十日,在盛京爆发摄政王多尔衮暴乱,使得满清震动。从皇太极登基再到暴毙,这对于满清政权来说是极其致命的。在这场暴乱中,多尔衮本来眼看着就要取得了胜利,但是吴三桂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
本来在盛京外驻扎观望的汉军正红旗,从吴三桂下定决心站在皇帝一边的那一刻起,整个军队的动作就变得迅捷无比。次日夜里,汉军正红旗两千精锐便兵临城下,平西王吴三桂更是奇迹般的出现在了盛京王宫之中。
凭借着自己无与伦比的武勇,过人的胆识,和在两次平叛中积累起来的巨大声望,整个盛京竟然因为吴三桂一个人而被调动起来,那些还在犹豫观望的满人王公大臣,迅速在吴三桂的感召之下站到了朝廷这一方。
其后,吴三桂以一百精兵一路从皇宫冲杀到盛京城的东门。这一路,吴三桂亲自手刃叛乱士兵三十三人,其部下更是杀人无数,而一百精兵竟是不损一人一骑,这一战,吴三桂名动满清,杀得满人人人害怕,闻吴三桂之名无有不心惊者。
及至东城城门,只见守卫城门的士卒严阵以待。一员女真甲喇参领来回呼喝指挥。吴三桂以刀指其道:“方彪,给我取了他的脑袋回来,以尽全功!”
那方彪一声不响,右手刀,左手盾,以刀尖刺其马臀,战马吃疼,飞也似的便向城门冲去。城门那箭如飞蝗,方彪视做不见,只以盾牌护住身上要害之处。眨眼便冲到军中,大吼一声,手起刀落,竟是在万军之中将那甲喇参领脑袋砍下。
女真人失去首领,又见方彪凶悍无比,军中顿时大乱。本在此良机,吴三桂正可指挥军队冲击,但谁都没有想到,吴三桂居然没有这么做。他反而让部下勒住战马,自己一个人从马上翻身而下,竟然慢慢走到那些叛军士兵阵中。
他手下那些士兵,虽然担心平西王安危,心中忧虑,但吴三桂军法严峻,军令如杀,那些士兵都是一个个笔直的坐在马上动也不动。只有他的贴身侍卫方彪,不顾双腿中箭,也从战马之上下来,紧紧地卫护在吴三桂身边。
那些变乱士兵眼看吴三桂走到自己面前,一个个都是心中骇然,拿着武器却谁也不敢刺出。吴三桂面带微笑,走到一个年少乱兵面前,忽然开口问道:“多大了?”
“十,十五了……”那少年乱兵面对名满天下的吴三桂,竟茫然不知所措,张口便回答道。等一出口,这才觉得自己又是害怕又是好笑,怎么平西王问什么自己便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