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1 / 2)

他只命所有士兵重新换上辽军军服,将那城楼上的旗帜拆毁,遍插大明战旗。关内百姓听了一夜的厮杀,躲在家中不敢出来,及至天明出来这才发现,原来只一个晚上的时间,这山海关可又换了主人!

等闻听即将到来的是忠勇武英王朱由斌麾下江南铁军,百姓无不欢悦。山海关历来为大明抵御满清第一道防线,几十年来战火不断,关内百姓最苦。这次忠勇武英王到来,或者可以一举改善一下他们目前的苦难境地……

林庆宗派人在城楼上观看,过了小半个时辰,却见大批明军几乎是向山海关冲锋而来,那些关内士兵见来得凶猛,不敢开关,忙将林庆宗叫到城楼之上!

林庆宗仔细观看,来的士兵白衣素袍,带队将领正是黄飙黄总兵麾下爱将孟志轩,心中大喜,急令人打开关门。

这支江南军为了及时感到山海关接应林庆宗起事,这一路也是苦不堪言。连续的强行军,让足足一千五百余人掉队。一见林庆宗,孟志轩也不多言,立刻命兵士们进关,又令架设火炮,禁闭山海关关门。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山海关两易其主,从大明到满清,现在又由满清回到了大明手中,而这次大明的战旗重新插回到山海关,让毫不知情的多尔衮即将面临自永平之败后一次更加沉重的打击……

……

多尔衮指挥的大军,撤退不可谓不快,一心牵挂着盛京的多尔衮,只督促各部加速行军,可一路上阴雨连连,道路泥泞不堪,后面江南军又紧追不舍,却让清军的体力严重透支!

这一路多尔衮想来也觉得荒唐,几天前还是自己亲领大军追杀李自成,可一转眼,自己却成为了被追杀的猎物。

三十日下午,负责断后的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率败兵赶上,这两人的队伍看起来样子惨不忍睹,五千余断后的士兵,回来的尚不足一半。孔有德和耿仲明这两位异姓王爷,身上各自带伤,看来狼狈不堪。

多尔衮心里苦笑不止,好言安慰了两人几句,命吴三桂为先锋,径自先如山海关,迎接清军大队入关,而后紧锁雄关,退到大清境内修整后以图再战。他要让这座雄关,变成大清抵御大明的一道坚实防线!

当吴三桂领着残兵到达山海关的时候,忽然关上炮声大作,硝烟弥漫和连声的巨响中,吴三桂身边将士纷纷落马,一时间,战场上乱成了一片。

吴三桂呆呆地坐在马上,一声不响,任凭炮弹在自己附近炸响,他的脸上一片死灰,因为他看到了山海关上的战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字:

“明”!

“平西王,炮火太猛,避一避啊!”边上部下大声道。

吴三桂对着他笑了笑,一张口,一大口鲜血喷在了他破坏的盔甲之上……

“朱斌,朱斌!”

当多尔衮从后赶上,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同样也古怪地笑了:

“平西王,你我皆中朱斌之计,他这是故意用你放大清入关,尔后复夺山海关,此时后有追兵,前路断绝,我等皆成瓮中之鳖,好,好朱斌,好个忠勇武英王!”

多尔衮居然发出了笑声,可这笑让人听起来却是如此的渗人……

如果这一次自己所率大军皆没与此,对大清来说,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失败。在出征前,大清已经下达了总动员令,大清境内凡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数十年来,从后金到大清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举动。

大清精锐尽出,留守在后方的大多都是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十几岁的孩童,多属老弱病之兵。连出使朝鲜的清使臣郑命寿对朝鲜使臣不无忧心地说:“成败之判,在此一举。”

也许朱斌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在永平决战的时候,才命令江南军水师登陆,多尔衮判断出这是朱斌的骚扰之举,因为大规模地登陆,无论在后勤保障,还是在接应攻击上都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

但是,盛京以及大清其它各镇的守备力量过弱,万一出现了什么闪失,这样巨大的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摄政王,大势已去,该当如何处置?”后面英王阿济格匆匆上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