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 / 2)

裴凛之看着他的眼睛,过了一会儿才说:“行,我抽空跟他谈谈。不聊这些了,咱们这么久没见,老说别人做什么。”

萧彧笑起来,张嘴咬了一下他的鼻子:“那你想说什么?”

裴凛之翻身将人压在身下:“我什么都不想做,就想做点什么。”说完就吻了上去。

春宵苦短,翌日萧彧竟然起迟了。待他上朝的时候,朝臣们都已经等了好一会。

走到殿外,裴凛之突然凑到他耳边说了几句话,萧彧会意过来,将手搭在他胳膊上,拖着脚一点一点地往前挪。

进了殿门,萧彧说:“让诸位爱卿久等了,朕昨夜不慎扭伤了脚,行动有些不便,来得迟了,请大家见谅。”

等了快半个时辰的朝臣们当然不敢说什么,皇上抱病还来上朝,难道不敬业吗?偶尔迟个到,绝对是情有可原的。不过裴凛之并无受伤,为何也来得这么迟?

萧彧在裴凛之的搀扶下坐好,说:“有本启奏。”

王启便将会试放榜的事禀报了,然后说:“陛下,是否要将这个名单交由吏部,直接由吏部安排人事?”

萧彧说:“不着急,再给这三百名考生安排一场殿试吧,朕亲自出题,亲自监考。”他觉得一场考试便决定了这些人的未来有些不太妥当,再加试一场对比一下,应该能更客观一些。

王启说:“那臣便去安排。”

接下来裴凛之汇报了一下这次征战西戎的战况,论及论功行赏、安抚受伤将士、抚恤亡者等事,这些都是他在回京途中慢慢拟好的奏折,将士们出生入死,不能让大家的血与汗水白流。

萧彧听完他的汇报,点头说:“裴将军所言极是,将士们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是该安抚和表彰。就按照裴将军所提的标准去做吧。”

闵翀站出来:“陛下,此次伤亡将士数量巨大,目前国库恐是无力负担。臣以为,商业税该推行下去了。”

萧彧点头:“准奏。回头闵爱卿将征收商业税的具体办法与标准呈上来。”

裴凛之说:“禀告陛下,国库虚空,此乃国之艰难时期,本不该在这个时期提额外要求。但此次征西戎战中光阵亡的将士便有将近两万,如若亡者的抚恤金都克扣,未免太打击士气。往后再征兵怕是会不易。”

“裴爱卿所言极是。闵爱卿,果真是没有办法了吗?”萧彧问闵翀。

闵翀说:“办法也不是没有。陛下当日在登基大典上,便向天下百姓许诺过,待天下初定,便会均田地,臣以为,到该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闵翀这话一出,震惊朝堂,大臣们都纷纷议论起来,明明说的是抚恤金的事,怎么又变成了均田地,这田地要怎么个均法?

一位大臣出来说:“闵大人,你倒是说清楚,抚恤金跟均田地有什么关系?”

闵翀说:“当然有关。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然后按照人均分配田地,让人人有田可耕。而一些商用土地,比如要修庄园、建商铺,便需要朝官府购买土地。这便是抚恤金的来源。”

朝堂上的人都变了脸色:“你的意思是,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包括已有地契田契的?”

闵翀点头:“正是。”

这回就连王启都震惊无比:“这如何得行?”从来没有哪朝皇帝会这样对待世家大族。

闵翀挑眉:“如何不行?”

第152章 割肉

王启说:“有地契与田契, 那就是私产,自古私产都受国法保护。”

闵翀微微一笑:“难道王大人没听说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大人家的田地, 难道不是陛下的?”

王启一时结巴起来:“这、这、这不一样, 这天下自然都是陛下的, 但陛下也照样尊重私产,否则天下不就乱了套!”

闵翀慢条斯理地说:“王大人且说说, 你家的田地是何处来的?跟谁买的?陛下可曾收过你一文钱?”

王启觉得闵翀简直就是胡搅蛮缠:“闵大人你这就不讲理了。我家买地的时候, 陛下也未曾登基啊。我虽没给陛下交过买地钱, 但我还是按期按量纳了赋税。”

闵翀说:“孟子曰:‘民之为道也,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陛下乃天选明君,他要均田地, 让天下百姓皆有恒产,如此百姓才有恒心, 才能开创真正的太平盛世。王大人居庙堂之高, 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吧?难道不该支持陛下吗?”

王启被闵翀说得一时语塞, 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他要是不愿意, 那就是不支持萧彧, 他要是愿意, 那没收的就是他家的田地啊, 他只好转头去看其他朝臣。

这帮臣子一个个都满脸惊惧与愤懑, 他们无一不是万贯家财,左拥良田无数,难道只因皇帝要创太平盛世,就要将他们家数代的经营全都没收?这放在哪里都说不通,跟强盗有什么分别?但他们敢指责皇帝是强盗吗?

一位老臣行礼:“陛下,臣以为闵大人所言颇欠考虑,此事干系重大,万万不可轻率决定,还请陛下三思。”

其余人都说:“请陛下三思!”

萧彧看了一眼闵翀,这事他俩商议过许多回,连具体方案都考虑得差不多了,没想到他会趁着这个机会提出来。看在场人的反应,确实吓坏了这帮大臣。

萧彧略略颔首:“朕被贬崖州数年,亲自躬耕,深感百姓疾苦。许多百姓辛劳一年,依然填不饱一家老小的肚子。是以朕暗下决心,如若有朝一日登上大宝,必为天下百姓发声。闵爱卿所言非假,如今天下已定,也到了该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朝臣无不惊恐,已经有人跪下了:“请陛下三思!陛下可曾想过,此举乃会动摇国之根本,造成时局动荡。”

萧彧挑眉:“哦?杨大人,愿闻其详。”

杨焘匍匐在地:“陛下,如今天下初定,东西二戎与柔然等敌国虎视眈眈,正是需要万众一心团结抵御外敌的时候,陛下若此时提出均田地,恐会寒了朝中大臣与军中将领们的心哪。”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警告如果收了地主阶层的田地,就会动摇军中那些将领的心。

裴凛之笑道:“看样子杨大人比我更了解军中将领?”

杨焘不敢接话。

裴凛之说:“如若军中将领得知此举是为了给死伤的将士们发抚恤金,只会举双手赞成。”

萧彧微微一笑:“杨大人认为国之根本是朝中大臣与军中将领,诸位爱卿可赞同他的意见?”

闵翀说:“臣不赞同,臣以为,国之根本在民。无民,则无邦,无民,也养不活诸位大人。”

有人听到他这话,忍不住反驳:“你这简直就是谬论!”

闵翀扭头冲着反驳自己的人说:“哟,看样子崔大人是亲自躬耕,自行劳作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