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离了渡口,再往郊外闲走。
这一日艳阳和暖,南风熏人,树头早花新着,春意渐浓。
程英指着一株桃花,对黄蓉道:“师姊,北国春迟,这里桃花
甫开,桃花岛上的那些桃树却已在结实了罢!”她一面说,一
面折了一枝桃花,拿着把玩,低吟道:“问花花不语,为谁落?
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黄蓉见他娇脸
凝脂,眉黛鬓青,宛然是十多年前的好女儿颜色,想像她这
些年来香闺寂寞,自是相思难遣,不禁暗暗为她难过。
便在此时,只听得嗡嗡声响,一只大蜜蜂飞了过来,绕
着程英手中那枝桃花不断打转,接着便停在一朵花上,采取
花蜜。黄蓉见这只蜜蜂身作灰白,躯体也比常蜂大了一倍有
余,心念一动,说道:“这似乎是小龙女所养的玉蜂,怎地在
此出现?”陆无双说道:“不错,咱们便跟着这蜜蜂,瞧它飞
向何处?”
这蜜蜂采了一会儿花蜜,飞离花枝,在空中打了几个旋,
便向西北方飞去。黄蓉等三人忙展开轻身功夫,跟随在后。那
蜜蜂飞行一会,遇有花树,又停留一会,如此飞飞停停,又
多了两只蜜蜂。三个人追到傍晚,到了一处山谷,只见嫣红
姹紫,满山锦绣,山坡下一列挂着七八个木制的蜂巢。那三
只大蜂振翅飞去,投入蜂巢。
另一边山坡上盖着三间茅屋,屋前有两头小狐,转着骨
溜溜的小眼向黄蓉等而望。忽听呀的一声,中间茅屋的柴扉
推开,出来一人,苍髯童颜,正是老顽童周伯通。黄蓉大喜,
叫道:“老顽童,你瞧是谁来啦!”
周伯通见是黄蓉,哈哈大笑,奔近迎上,只跨出几步,突
然满面通红,转身回转茅屋,拍的一声,关上了柴扉。黄蓉
大奇,不知他是何用意,伸手拍门,叫道:“老顽童,老顽童,
怎地见了远客,反躲将起来?”砰砰砰拍了几声。周伯通在门
内叫道:“不开,不开!死也不开!”黄蓉笑道:“你不开门,
我一把火将你的狗窝烧成了灰。”
忽听得左首茅屋柴扉打开,一人笑道:“荒山光降贵客,
老和尚恭迎。”黄蓉转头过来,只见一灯大师笑咪咪的站在门
口,合十行礼。黄蓉上前拜见,笑道:“原来大师和老顽童作
了邻居,真是想不到。老顽童不知何故,突然拒客,闭门不
纳?”一灯呵呵大笑,道:“且莫理他!三位请进,待老僧奉
茶。”
三人进了茅屋,一灯奉上清茶,黄蓉问起别来起居。一
灯道:“郭夫人,你猜上一猜,那右首茅屋中住的是谁?”黄
蓉想起周伯通忽地脸红关门的怪态,心念一转,已知其理,笑
道:“晓寒深处,春波碧草,相对浴红衣。好啊,好啊!”“晓
寒深处”云云,正是刘贵妃瑛姑昔年所作的《四张机》词。
一灯大师此时心澄于水,坐照禅机,对昔年的痴情余恨,
早置一笑,当下鼓掌笑道:“郭夫人妙算如神,万事不出你之
所料。”走到门口叫道:“瑛姑,瑛姑,过来见见昔日的小友。”
过不多时,瑛姑托着一只木盘过来飨客,盘中装着松子、青
果、蜜饯之类。黄蓉等拜见了,五人谈笑甚欢。
一灯、周伯通、瑛姑数十年前恩怨牵缠,仇恨难解,但
时日既久,三人年纪均老,修为又进,同在这万花谷中隐居,
养蜂种菜,莳花灌田,哪里还将往日的尴尬事放在心头?但
周伯通蓦地见到黄蓉,不自禁的深感难以为情,因之闭门躲
了起来。他虽在自己房中,却竖起了耳朵,倾听五人谈话,只
听黄蓉说着襄阳英雄大会中诸多热闹情事,待说到揭穿霍都
假装何师我的紧要关头,她却把言语岔到了别处,再也忍耐
不住,推门而出,到了一灯房中,问道:“那霍都后来怎样啊?
给他逃走了没有?”
当晚黄蓉等三人都在瑛姑的茅屋歇宿。翌晨黄蓉起身,走
出屋外,只见周伯通手掌中托着一只玉蜂,手舞足蹈,得意
非凡。黄蓉笑道:“老顽童,甚么事啊,这般欢喜?”周伯通
笑道:“小黄蓉,我的本领越来越是高强,你佩服不佩服?”
黄蓉素知他生平但有两好,一是玩闹,一是武学,这十
余年来隐居荒谷,潜心练武,想来又有甚么“分心二用,双
手互搏”之类古怪高明的武功创了出来,倒也颇想见识见识,
说道:“老顽童的武功,我打小时候起便佩服得五体投地,那
还用问?这几年来,又想出了甚么奇妙的功夫?”周伯通摇头
道:“不是,不是。近年来最好的武功,是杨过那小娃娃所创
的‘黯然销魂掌’,老顽童自愧不如。武学一道,且莫提起!”
黄蓉心中暗暗称奇:“杨过这孩子当真了不起,小则小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