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袅袅,不似晋时曲调,更像汉乐府。
乐者按下琴弦,舞者停止飞旋。室内不再有金鼓喧阗,仅余笛音缭绕,伴着慷慨激昂的词句,引得众人击掌赞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桓大司马和郗刺使同时放下酒盏,单手击着矮榻,伴着曲调,和众人一同吟唱。丝毫不在意司马昱复杂的心情,更不会顾及他泛青的脸色。
当着晋朝皇帝的面,吟诵魏朝皇帝的佳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称得上一幕“奇景”。
纵览历史,仅在此时能得一观。换成后世封建王朝,不说砍头流放,也会贬到犄角旮旯去度过余生。
一首《短歌行》结束,众人同时举觞。
司马昱心中难受,面上却不能现出分毫。只能强撑笑脸,和臣子共饮。那个憋屈劲,当真是没法提。
酒过数巡,宾客都有了醉意。
桓伊兴致一起,竟连续吹奏三曲,更有一曲是新作,得谢安赞誉,击节叹赏,“古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今桓叔夏之曲亦不逊矣。”
夜色将深,席间欢畅更甚。
酒酣耳热之际,一名宦者走了进来,上禀司马昱,宫门将落,请御驾返还。
天子要走,宴席必然要提前结束。
甭管是不是傀儡,有没有实权,该有的规矩不能打破。没道理一国之君回宫,臣子依旧宴饮欢庆。传扬出去,让天下人怎么看?
若传至北方,难保苻坚又会说出什么话来。
“恭送陛下。”
桓大司马当即起身,令健仆备好谢礼。
依照规矩,冠礼之后,主人必要备下绢帛,赠于大宾赞冠。无论父子关系如何,桓温都不会在此事上疏漏,以致落人话柄。
桓大司马出手不凡。
备下的礼物比惯例厚上一倍,绢帛之外,更添一座近半人高的珊瑚,并有珍珠玛瑙、琥珀玳瑁,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东西绝不会白送。
当着建康士族,司马昱总算有了脸面,回宫之后必定下旨,将礼物翻倍赏赐。
不过,那首《短歌行》到底让他堵心,赏赐的礼物没有送至桓府,而是改送青溪里,包括桓温送出的绢帛珠宝,一样不落给了桓容。
明知对方不安好心,桓使君照样乐开了花。
谁会嫌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