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携带大量的金银珠宝,同样不缺食材调料。
南康公主和李夫人一起张罗,压根不用担心少了哪样,只会发愁数量太多。
“谢使君!”
船夫弯腰行大礼,桓容连忙侧身避开,亲自将他扶起身。
尊老爱幼是华夏的传统,这位船夫年过半百,又刚刚助船队避开风险,受他大礼是要折寿的。
“老人家方才说这座码头颇有岁月?”
“不瞒使君,出身吴地的老船工都知晓,这座码头建于前朝。”
“前朝?可是曹魏?”
船夫摇头道:“是汉。”
桓容不禁诧异。
“据祖辈言,当时天下未乱,每年过这里的商船数不胜数,还有蛮人进贡的船队,好不热闹!”
船夫并未亲眼目睹,只听父辈口头讲述也是与有荣焉。
“当时,这附近州郡的汉子多到码头找谋生,赚到的工钱足能养活一家老小。我祖辈上曾在码头做工,因为通晓几句蛮话得都亭长赏识,纵然未有官身,也积攒下一份不小的家业。”
说到这里,船夫忽然停住,表情从怀念变为苦涩。
“可惜后来闹了黄巾贼,天下大乱,又有胡人侵扰,往来的商船越来越少,码头上日渐零落,最后竟至废弃。如今偶尔有商船行过,到底不比先前。”
桓容静静的听着,从船夫的话中,可以联想出此地当年的盛况。
现如今,繁盛的景象皆无,仅剩下破败的码头和一座孤零零的茶肆,供人追忆昔日曾有的繁华和喧闹。
用过茶汤,船夫说什么也不肯在舱室内久留。
桓容没有勉强,令健仆备好蓑衣斗笠,亲手交给船夫。
“谢使君!”
船夫穿上蓑衣,发现内里加了一层布,少了两层草茎,比寻常轻便许多,防雨的效果却格外好,不由得掀起查看。
“莫看了,里层加了油布,仅有盐渎的工匠才懂制法。”
见船夫面露惊讶,健仆很能理解。
想当初他穿上这身蓑衣,表现不比对方好上多少。知晓制作油布的材料,下巴差点掉地上扶不起来。
“这样的蓑衣得值多少绢?”
“这个倒不清楚。”健仆琢磨了片刻,道,“单是制油布就耗费不少,真要算,这一件至少顶一家整月的口粮。”